網站製作教學wiki
Advertisement
  • 应该不会有人不知道网路是啥咪东西吧?
  • 网路阿,借视你现在正在用的东西啦 ~_~|||
  • 网路说的正式一点就是“网路交换资讯路由器缠数据机类比转换装置合成之双向电脑资讯连接系统”挖~ 上面那一段漏漏长的..看起来很复杂,其实一点也不会复杂,那么我们先来说明“网路交换资讯路由器缠数据机类比转换装置合成之双向电脑资讯连接系统”这套系统你知道就好,专业人员也没有再背这个啦..XD
  • OK,“网路”即是网路交换资讯路由器缠数据机类比转换装置合成之双向电脑资讯连接系统的简称,这个很多人都会根“www”(全球资讯网)搞混,请你搞清楚,网路和网站是不一样的,接著我们来说明一下“WWW”,“www”我们知道是全球资讯网,然而WWW的英文可不只有WWW而已,www英文还有等
  • 网际网路规画与应用
  • 网路概况介绍(1)
  • 1980年代中期,由于个人电脑处理能力的快速成长和低廉的价格(相对于迷你级以上的多人主机系统),已经在办公室中大幅地取代终端机,而这种分散式的资料处理也同时产生了资料分散、难以整合的问题,譬如说公司里业务部门的个人电脑中,建立了对每位客户的出货记录资料库,而会计部门却必须再重复的输入同样的资料在自己部门的个人电脑里,才能在每个月底,结算出各客户的应收帐款... 为了解决这些个问题,电脑网路开始蓬勃发展。

(一)架设网路的利与弊

   經過近十年的演進,今天的電腦網路已經和大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譬如銀行的自動提款機,透過電腦網路的連接,不但可以讓你用甲銀行的提款機提領你在乙銀行帳戶裡的存款,郵局通儲的帳戶/提款機也可以與銀行的系統互通使用;歸納起來,電腦網路能夠提供的好處 有兩大項: 
    資料的整合-如同前面所舉有關於公司業務部門和會計部門在相關業務資料的建立,就可以藉由電腦網路將兩個部門電腦相連接,而達到整合或交換的目的,實際的意義就是直接提高了電腦化之下的工作效率和品質。 
    資源的共享-有些電腦週邊設備的使用頻率並不是那麼樣的高,譬如雷射印表機、噴墨繪圖機,而電腦網路能讓使用者透過網路使用這些週邊,就像它們直接裝在自己的電腦上一般方便,這項特性有效的節省硬體設備的投資;同樣的有的軟體也不是每個人隨時都會用到,而透過網路也可以共享而節省購置的費用(不過要在軟體的使用授權範圍內來使用)

(二)网路组成

    網路硬體和網路作業系統的投資-網路介面卡 、纜線架設、網路作業系統...這些是單機作 業時不需要花費的成本。 網路的管理與安全-網路把所有的電腦都連在一起了,資料可以很方便的流通,相對的也就有可能從任何一部電腦存取到未經授權使用的資料(機密外洩、電腦犯罪);另一個近年來很令人頭痛的問題-電腦病毒,如果藉由網路來傳染的話,真的會讓人有「病毒殺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無奈。 
    網路的維護-相較於一部部沒有連接網路的個 人電腦(簡稱「單機」),一個 PC 網路多出了網路纜線、網路卡、集線器的通訊裝置,這些網路硬體和個人電腦一樣會故障,纜線和接頭會鏽蝕老化...
    在網路系統方面也會有為了配合網路規模的成長或效率的提昇所需要作的調整... 所以在網路規畫之初,不要對架設網路可以節省電腦投資費用的大餅,而應把重點放在網路化對公司工作效率、工作品質的提昇上。

网路的组成:

   要談電腦網路,免不了要從網路的組成講起,基本上電腦網路的組成可以分成三部分: 
    網路的通訊裝置(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縮寫成DCE)和傳輸媒體-集線器、 橋接器、電纜線、光纖纜線等。 
    網路上的終端裝置(Data Terminal Equipment ,縮寫成 DTE)-檔案伺服器、網路印 表機、電腦工作站等;網路上各個終端裝置間的資訊交流,就是藉由網路通訊裝置,經過傳輸媒體的 傳送來達成。 
    網路作業系統(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縮寫成 NOS)和網路應用軟體-譬如 Novell NetWare、D-Link LanSmart、Microsoft Windows NT Server;
   網路作業系統的作用在讓終端裝置間能透過電腦網路交換資訊,而網路應用軟體則是透過網路作業系統來完成交換資訊的工作。 

(三)ISO 开放系统连结的七层模型

   如果一個網路上所連接的電腦,使用的網路作業系統和應用軟體,架設的纜線和網路的通訊裝置 等等都是由同一家廠商所供應(如IBM 公司提供的 SNA 網路),在整合上是蠻單純的,但是以客戶的實際需求而言,在一個網路上使用的往往會是多家廠商軟硬體產品的組合,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廠商能夠滿足客戶所有的需求;但是如何來確保網路上的各項軟、硬體能夠合作無間,就成了一課新課題。 
   國際標準組織(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rganization,簡稱 ISO)為此制訂了一套「開放系統連結」(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簡稱 作 OSI)
   參考模型,在這個模型中,國際標準組織把網路的軟、硬體劃分成七個層級,在開放系統連結模型中,並沒有真正的定義出特定網路協定或規格,而是提供一套網路架構的分層觀念,讓廠商可以獨立的發展各層的協定標準,各家廠商的產品只要遵循相關層級的標準,就可以互相連結,負責整合網路的系統人員,在選擇網路的軟、硬體時,也可以跟據開放系統互連標準的七層模型來選擇不同廠家的產品來組成網路。 
   開放系統連結由下至上的七層模型 

1.实体层(Physical Layer) 定义实际传输资料的硬体设备的规范,像是缆线规格、接头尺寸、信号电压、资料传输时序等等。

2.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定义把传输资料分装成资料封包的规范,检查资料传输中是否有错误发生,执行资 料传送中的流量控制及链路管理。

3.网路层(Network Layer) 定义虚拟电路的建立、维持和终止,封包交换的路由选择、拥塞控制等。

4.运送层(Transport Layer) 资料传输错误的侦测和复原,资料封包的 重行排列。

5.交谈层(Session Layer) 网路管理、密码辨识、签到签退、网路监控。

6.表识层(Presentation Layer) 资料的压缩还原、网路安全、档案传送。

7.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程式,如电子邮件系统,资料库管理系统。

(四)IEEE 802 网路标准

   接著讓我們就開放系統連結模型的第一、二層(實體層和鏈路層)來看看常見網路的分類,在此要介紹由隸屬於美國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簡稱IEEE )的 802 委員會所制定的幾個標準,(之所以命名 為 802委員會的原因是由於第一次聚會在 1980年 2月)這個委員會專門在發展區域網路連接拓樸和存取方法的標準,也就是開放系統連結模型的實體層、鏈路層和網路層。像是耳熟能詳的 IEEE 802.3 標 準,就為乙太網路(Ethernet)制定了完整的規範 ,因此今天你可以在同一個網路上,使用 D-LINK 的乙太網路卡,配上 3-COM 的乙太網路集線器,而不用擔心匹配的問題,只要這些網路通訊裝置都符合 802.3 的標準。(為什麼叫 802.3,其實這個「. 」和小數點的點沒什麼關連,倒是可以當做「之」 來解釋;在 IEEE802 委員會下區分了十餘個工作小 組,分別被依序由 802.1 、802.2 、802.3 ... 來命名。)
   IEEE 802 委員會各工作小組負責標準 
    802.2 IEEE 802 委員會,依據實際運作的需求, 把 OSI 的鏈路層又分成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 和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兩個子層,把資料傳輸中與網路實體有關的部分歸為 MAC (媒體存取控制 ),與實體無關的部分就歸入 LLC(邏輯 連接控制),而 802.2 負責的就正是 LLC 標準的制定。 
    802.3負責 CSMA/CD (Ethernet)網路實體層和 鏈路層媒體存取控制部分的標準。
    802.4負責記號匯流排(Token-Bus) 網路實體層和鏈路層媒體存取控制部分的標準。
    802.5負責記號環(Token-Ring)網路實體層和 鏈路層媒體存取控制部分的標準。 

(五)乙太(ethernet)网路

   IEEE 802.3 乙太網路 就先介紹 802.3 吧,802.3 是跟據乙太網路所制定出的標準,事實上乙太網路本身又可再分成四類-10BASE-5、10BASE-2、1BASE-5 和10BASE-T,這四類的差別主最是在使用纜線不同,也連帶的使得佈線的方式有所不同;為什麼叫 10BASE,這個 10 表示網路的傳輸速率為每秒鐘 10(M)個百萬位元,所以 其中的 1BASE-5 的傳輸速率就只有每秒鐘 1 個百萬位元;而在10BASE-5 後面的 5 代表此一標準單一幹 線段的纜線總長最大是 500 公尺,所以10BASE-2 的單一幹線段的纜線總長最大 200 公尺(實際的規格是 185公尺),超過這個長度就得加裝中繼器來加強信號才行。
   1、10BASE-5 粗纜乙太網路
   10BASE-5,使用直徑 0.4 吋,阻抗值50歐姆的同軸電纜作為傳輸媒體,網路纜線的連接拓樸是匯流排狀架構,以一段段的纜線,把各節點的收發器 (transceiver)串連起來,各個節點裝置則以收 發器纜線與收發器連接,在串連纜線(叫做幹線段-Trunk Segment)的兩個末端必須接上 50 歐姆的終端子(terminator),其中的一個終端子還要接地;由於信號的強度衰減等問題,一個幹線段的總長 不能超過 500公尺,因此在範圍比較大的網路就必須把網路接成兩個幹線段,在兩個幹線段之間的連接要透過具有信號放大作用的中繼器,中繼器的接法與節點裝置相似,特別的地方是中繼器同時用兩條收發纜線與兩個幹線段的收發器相連接而達到連 接兩個幹線段的目的。
   在 802.3 裡,也對 10BASE-5 乙太網路的配置訂下了限制,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公 司現有網路的配置,早就超過了802.3 的限制,還 不是一樣照用... 話是沒錯,是可以用,但不能確保網路運作正常,運氣好只是使資料傳送的錯誤率提高,造成資料經常需要重送而減低網路傳輸效率,更嚴重一點可能就會有部分節點,甚至整個幹線段的節點出現時通時不通的問題,那就麻煩了。
   10BASE-5 粗纜線乙太網路配置限制
    連接幹線段總數 5 (包含 3 個有接工作站的幹線 段和 2 個不接工作站的幹線段) 、單一幹線段長度1,640 英呎(500 公尺)、單一幹線段連接工作站數目、100 (連接幹線段的 中繼器也要當一部工作站計算) 、兩個收發器間最小距離8英呎(2.5 公尺)  收發器纜線長度 165英呎(50公尺)  
   2、10BASE-2 細纜乙太網路
   10BASE-5 乙太網路使用那麼粗的電纜線(直徑 約 1公分),加上每個節點要裝一個收發器,使整 個網路的架設成本居高不下,於是10BASE-2 乙太網 路就應運而生;10BASE-2 乙太網路,以編號 RG-58 A/U (直徑 0.2吋,剛好是 10BASE-5 使用纜線的一 半粗細) ,阻抗 50歐姆的同軸電纜作為傳輸媒體, 網路纜線的連接拓樸也是匯流排狀架構,和 10BASE-5 不同的是,幹線段與節點裝置間不再透過收發器 ,而是直接用 BNC T型接頭把節點裝置串聯在幹線 段上;在整個幹線段的兩個末端要接上阻抗值 50歐姆的終端子(terminator),其中一端的終端子必 須接地;基本上 10BASE-5 和10BASE-2 相當類似,由 於使用纜線的粗細不同,又有一種稱呼,叫10BASE-5為粗纜乙太網路(thick ethernet cable net- work),而 10BASE-2就被稱為細纜乙太網路(thin ethernet cable network)。 
   10BASE-2 細纜線乙太網路配置限制
   連接幹線段總數 5 (包含 3 個有接工作站的幹線 段和 2 個不接工作站的幹線段) 、單一幹線段長度 607 英呎(185 公尺) 單一幹線段連接工作站數目 30(連接幹線段的中 繼器也要當一部工作站計算) 、 兩個 BNC T 接頭間最小距離1.6 英呎(0.5 公尺) 10BASE-5 和 10BASE-2這種匯流排式的拓樸架構的優點是佈線單純,但有一個很大的致命傷-一旦同一幹線段纜線上有任何一個斷點,整個幹線段上所有的節點間的資料傳送將會全部中斷...(一顆屎壞一鍋粥!)想想看,如果因為有人移動 PC 時用力一拉,把纜線接頭弄得接觸不良,使得網路經常不通,可是又看不出來到底問題在那裡,你會不會抓狂? 
   3、10BASE-T 雙絞線乙太網路 
   為了解決 10BASE-5 和 10BASE-2 的缺點而改 良出來的新一代乙太網路叫做10Base-T,其中的 T 表示所使用的傳輸媒體是雙絞線(twisted-pair),10Base-T一般使用的是無遮蔽式雙絞線(unshielded twisted-pair,簡稱UTP),這是一種由四對雙雙對絞的芯線組合成的電纜線,很像電話線(圓的那種),在雙絞線的兩端則是用 RJ-45 接頭 (和電話用的 RJ-11接頭類類似,但比較大)與網路節點裝置連接;每對芯線之所以要對絞的原因是為了防止電磁干擾,因為在這四對芯線之外,並沒有銅箔或銅網來阻隔外來的電磁場(所以叫無遮蔽式雙絞線),因此在壓製 10Base-T接頭時,正確的把同一組信號的正負極接在同一對芯線上,才能把雙絞線的功能發揮出來!(信號的組別是 RJ-45 接點的 1、2 一組,3、6 一組,4、5 一 組,7、8 一組,在 10BASE-T裡只使用前兩組。) 
   10BASE-T 之所以使用無遮蔽式雙絞線的原因是 為了降低架設線路的成本,因為在10BASE-T 的規格 中,四對的雙絞線只用掉了兩對,剩下的兩對可以供作電話線路使用,如果在大樓興建時就把線路預留好,電腦網路、電話線路的架設一次解決,的確 是很不錯的架構。新的辦公室如採用 10BASE-T的佈線,要把電腦接上網路的時候,就跟接電話分機一樣,只要用一小段 10BASE-T的纜線,一頭接 PC 的網路卡,另一頭往牆上的 10BASE-T 插座一接就可以了,真的像 plug and play 一詞所形容的簡便。 除了使用不同於 10BASE-5 或 10BASE-2 的纜線之 外,最重要的是 10BASE-T架構上具備有錯誤偵測和隔離的能力,所以如果網路上有節點的線路有問題,或是網路卡故障,都會被10BASE-T 的網路集線器自動的加以隔離,不讓它影響網路的運作,而就目前 10BASE-T網路所需要的各項硬體來看,網路集線器的價格仍然是最貴的一部分,會使 10BASE-T 網路 更加迅速的普及。
   10BASE-T 雙絞線乙太網路配置限制-集線器至網路節點纜線最大長度:330 英呎(100 公尺)。 IEEE 802.3 的媒體存取控制-CSMA/CD 前面所介紹的是各類乙太網路在連接時使用的 纜線、拓樸、距離限制等在 OSI模型中實體層的規範,而接著要看的是在 IEEE 802.3 裡對乙太網路在 OSI模型中鏈路層媒體存取控制部分的標準。媒體存取控制是什麼?這裡的「媒體」指的是網路訊號的傳輸媒體,就乙太網路而言,就是指同軸電纜和雙絞線,媒體存取控制是一種用來讓網路上各個節點裝置,能夠共同使用網路媒體發送、接收資料的通信協定;乙太網路使用的媒體存取控制方式叫做「具碰撞偵測的載波感應多重存取」( Carrier-Sense Multiple-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簡稱為 CSMA/CD)。CSMA/CD 的做法是每部網路工作站在需要使用網路發送資料時,必須先偵測是不是有其它的工作站正在使用網路發送資料(載波感應),如果有別人在用的話,就要等候網路空下來,當連續千分之九秒網路上都沒有信號(沒有人在用)的時候,就可以開始發送資料,萬一有兩部(或更多部)工作站同時在網路上發送資料,資料的訊號會重疊而毀損,這種狀況叫做「碰撞」(collision),每部工作站在發送資料時仍然會接收網路上的資料,當比較送出的信號和收到的不同時,就知道碰撞發生了(碰撞偵測),當偵測到碰撞後,將再發送32 至 48 個位元的干擾(jam) 信號,使碰撞更為明顯,以確保正在發送資料的各網路節點可以偵測到碰撞,接著就得延後資料的發送,為了避免再一次發生碰撞,各工作站的延後時間是以亂數決定,而且在連續發生碰撞時(網路交通量大),延後的時間會自動加長,在延後發送時就比較不容易又碰在一起了... 
   這種通信協定的優點是很簡單的解決了網路媒體共同使用的問題,也讓需要發送資料的網路工作站可以很快的把資料發送出去(網路一有空就送),問題是當網路傳輸負荷重的時候,發生碰撞的機率升高,各工作站浪費在碰撞延遲的時間也隨之增加,這使得整個網路的傳輸效率迅速下降,因此有人建議在同一個乙太網路上,最好不要連接30部以上的網路工作站,以保持合理的傳輸效率,當然真正的狀況仍要依照網路工作站對網路的使用率而定。
   IEEE 802.4 記號匯流排網路在乙太網路上,由於每個網路節點只要在網路空閒時就可以發送資料的媒體存取協定,在網路負荷重的時候會因為碰撞的接連發生而使網路的傳輸 效率下降,所以在 802.4就提出了另一種媒體的存 取方式-記號匯流排,記號匯流排的作法就像在卡 拉Ok一樣,要上台唱歌(發送資料),必須依桌號輪流,輪到了才能唱,這種遊戲規則(通信協定)就可以避免碰撞的發生;有意思的是,如果網路上有網路卡故障而不把記號傳給下一個節點(一上台就占著麥克風不放,唱完自己的歌還不下台),網 路的運作就會中斷。
   IEEE 802.5 記號環網路
   Token-Ring:中文的譯名叫記號環(也有人翻譯成權杖環),顧名思義,記號環網路的佈線型式就是環狀的;記號環網路的佈線組成包括網路工作
   站上的記號環網路介面卡,連接介面卡和多工作站 存取單元(Multistation Access Unit-縮寫為 MAU, 唸成「茂」的音-跟 10BASE-T 集線器相似)用的介面纜線(Adapter Cable) ,具有八個連接埠的多工作站存取單元,以及連接各個多工作站存 取單元的延長纜線(Patch Cable)。由於介面纜線 的長度只有8英呎,在網路工作站距離所連接的多工作站存取單元較 遠的情況時,就得利用延長纜線來串連介面纜線和多工作站存取單元。 
   在每一部多工作站存取單元上,有一個環入( ring in) 和一個環出(ringout)的接頭,這是 用來給延長纜線連接其它多工作站存取單元用的,譬如說有三部多工作站存取單元,第一部多工作站存取單元的環出接頭就接至第二部的環入接頭,而第二部的環出接頭就接至第三部的環入接頭,最後第三部的環出接頭再接回第一部的環入接頭就形成了一個記號環。只有一部多工作站存取單元的記號環網路,不必用延長纜線把環入和 環出接頭串接。網路以記號傳遞作為網路工作站發送。資料依據的方式相似而得名,的確在記號環網路上只有取得記號的工作站才可以在網路上「發言」,而記號就在整個環狀的網路上,依序的傳遞下去 ... 這個通信協定標準被定義在 IEEE802.5 裡,記 號環網路的資料傳輸速率是每秒鐘 16 個百萬位元,加上使用記號傳遞來分配發言權,使得網路效率不會像乙太網路因為傳輸量的增加而大幅度下降,因此在實際使用上,傳輸效率可以達到乙太網路的兩倍左右,但由於架設記號環網路的成本仍高居不下 (超過乙太網路兩倍),所以除了IBM (推出記號環網路的公司)的客戶以外,裝置的數量並不多。 
   記號環網路配置限制
    連接網路工作站數量 96 部 、多工作站存取單元數量 12 部 、 延長纜線長度 150 英呎 、 多工作站存取單元間延長纜線總長 400 英呎 、

希望上面所提供的资讯能够让你对网路有基本的概念。

网际网路介绍

   現在,如果您手邊的電腦已連接上國際網路Internet時,您就有大好的機會,透過網路汲取成千上萬的各式資料及使用各種服務。但是面對如此多量且多樣的資源,您也許得開始一段漫長的學習及摸索路程:從telnet、E-mail  、FTP到USENET News、Gopher等五花八門、令人目不暇給的應用工具,在一般人對資訊追求熱度永遠趕不上資訊發展速度的今天,也許要大嘆資訊胃弱。為解決一般人對此所面臨的窘境,同時擴大資訊的使用效益,現在網路上發展出一種多樣化的服務系統---,它可以方便地提供您從單一的圖形使用介面去使用目前常見的網路資源外,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個好看又好用的圖文整合的資訊系統,使您就如同進入一家超大型的超級市場般,可以一次購足平日生活的必需品。 

(二) 什么是WWW?

   WWW是World-Wide  Web的縮字,中文譯名為``全球資訊網,它是一種在Internet上的線上(on-line)超媒體資訊系統。時下也有許多人以、W-cube或Web等來稱呼此項服務。系統運用超文字(hypertext)的方式,使得一篇文章中的任何詞彙、字句都可以很方便的連接到其他的文件。這種方式類似於我們平常在閱讀一篇學術性文章時,有些詞彙旁會加註記號,提醒讀者若要更進一步瞭解,可以閱讀在頁底以較小字體加註的說明,或是由文章最後列出的參考書目再找尋更詳細的資料。所不同的是,在系統中,看到有加底線的文字,只要用滑鼠選取(point and click),就立即可以在線上取得加註說明或是參考資料了,而不需要上圖書館找尋這些參考資料。更吸引人的是,這些hypertext中的連結(hyperlink)可以指到網路上全世界各地的系統中的任何文件,也可以指到圖形、聲音或是動畫等等的多媒體資料,形成所謂的超媒體(hypermedia)資訊系統。系統所能提供的資料服務包含一般文字資料、hypertext、hypermedia資料,並可以加裝介面程式(gateway),以轉換各種格式的資料為可接受的格式之外,同時也提供表格輸入(Form)的功能,讓您可以方便地設計資料庫及其他各式的應用系統,如商用資料庫查詢、全文檢索、問卷調查、圖形資料庫等。
   系統是採用主從式架構(Client-Server  ) 。資料提供者需要在某一部電腦上安裝伺服器(Server),並在這一部伺服器中建立及維護要對外提供的資料以及應用程式。每一項資料都可以設定讀取權限(Access Control ) ,可以開放給任何人讀取,或是某一個區域的網路,或是讀取資料前必須輸入帳號及密碼進行身份驗證,才可以讀到資料。在Internet上目前已經有為數眾多的伺服器。一般使用者則需要在自己的PC或Mac上裝一套用戶端程式(client),例如 Netscape,或在網路上的主機中申請一個帳號,使用主機上安裝的 lynx或是X-Window版本的Mosaic。有了用戶端程式就可以去讀取許許多多伺服器上的資料了。
   為了讓資料在線上讀取後,根據某種規則排好內容,加上 hyperlink,加上標題、粗體字、斜體字及圖形等屬性呈現給讀者閱讀,因此系統提供了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線上排版語言。此一語言的主要特色,除了滿足線上排版的基本需求外,其簡單的語法及命令,使得資料提供可以使用平日常用的文字編輯程式(editor)很容易的編排資料。也因為語言結構簡單,用戶端程式的設計不會過度複雜,執行時,用戶端程式在讀取資料後,可以很快速的根據資料中所設定的命令排好資料,供使用者閱讀這份資料,充份符合線上資訊系統基本的要求---資料快速的呈現在讀者眼前。另一方面,HTML必須提供足夠的功能,方能將資料排得賞心悅目,同時又要提供用戶可輸入查詢條件等資料的功能,因而HTML 較傾向於複雜化,它即是在必須簡單又需有足夠的功能性下設計而成的。
   為了方便使用者應用,系統除了能瀏覽hypermedia的資料外,也可以Telnet、FTP  、USENET News及gopher等方式讀取網路上所提供的資訊服務,如此一來,已將存在多年的網路資源都融入系統了。 

(三)WWW 发展历程

   CERN---一個歐洲粒子物理研究中心,為了要讓分散在各地的各個高能物理工作小組可以透過網路分享彼此最新的文件資料與研究進度,因此發展了。此乃緣於各項的實驗進展瞬息萬變,如果透過電話或郵件交換訊息,資料只在少數幾個人之間交換,其他成員不易取得資料,而且資料整理不易;若透過雜誌或期刊發表,卻又必須經過一段時間才能刊出,時效性不佳,甚且在互相參考時,讀者也無法立即取得參考資料,然而在的環境之下,各個工作小組成員不但可以在各自的主機電腦上建立自己的文件資料,其文件中所提及的專有名詞,或來自他處的理念等,只需在文字中加個指標指到網路上其他工作小組主機中的某一份說明文件即可,非常地方便。
   而讀者若要深入了解該名詞,也只需要在指標上按個鍵,即可快速地取得該名詞的最原始的說明了。於是所有技術資料在網路上以電子文件方式儲存,提供所有成員便捷線上查詢服務方式於焉誕生。就是提供這樣一個互助合作(Collaborative)的工作環境。此一環境也正是NCSA(美國高速電腦應用中心)所需要的。因此該單位積極的投入環境的研發,設計了Mosaic程式,將圖形及聲音等等多媒體的功用實際的設計出來,並且免費提供Internet用戶使用。好用的環境及使用方法加上好看的圖文整合的資料畫面,速迅的風靡Internet的世界,也掩蓋了gopher系統的熱潮。 

(四) URL---中的门牌号码

   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一致的資源地址,是中的大功臣之一。在網路上,每部主機都有唯一的門牌號碼,也就是機器名稱,例sun11.ncytc.edu.tw。同樣的,在中,每一份文件以及網路資料也都有一個唯一的門牌號碼,也就是資源地址。例如計算中心所提供幾項服務的URL及其說明如下:
     http://www.ncyu.edu.tw/   (嘉义大学介绍)
     gopher://gopher.ncytc.edu.tw   (gopher系统的主画面)
     news://news.ncytc.edu.tw    (嘉大 News)
     ftp://ftp.sinica.edu.tw/pub    (FTP Server中的/pub目录)
    telnet://library.ncytc.edu.tw    (图书馆线上目录) 
  1、URL的基本格式為:
     连线方式://主机名称:port/资料目录路径例如:WWW 计画的说明文件的URL是 http://andrew.sc.ncytc.edu.tw/test/test01.html
     1. http是連線方式,表示是系統中的資料。
     2. andrew.sc.ncytc.edu.tw是提供服務的主機名稱。
     3.  /test/test01.html是該系統中的資料路徑,就如同檔案目錄一般。
     也可以寫為  http:// andrew.ncytc.edu.tw:80/test/test01.html 其中的:80表示port 80,但是因為和http的連線方式的預設值相同,所以可以省略不寫。 
   2、URL資源地址中的連線方式有下列幾種:
     http   表示系統的資料。
     gopher 表示gopher系統的資料。
     wais   表示全文檢索。
     ftp    表示是Anonymous FTP Server中的資料。假如是一般用戶的資料,可以用下列URL格式: ftp://[user[:password]@]host[:port]
      例如:ftp://tom@gate.sinica.edu.tw file 与ftp功用相同,或是表示Local file。
     news   USENET  News  Server上的資料。無法在URL中定義News
            Server,也無資料目錄路徑,只需定義Newsgroup名稱。
     telnet 使用telnet方式連線。
     mailto 寄E-mail給某人的功能。需要定義某人的E-mail地址。
            這個功能不是標準的URL功能。但有些用戶端程式有提供
            此項功能。 

(五)进入WWW的缤纷世界

   就如同到圖書館借閱資料一般,需要有借書證,要讀取的資料,你就需要有用戶端程式(client),或是稱為瀏覽程式(browser),常用的瀏覽程式有主機上的lynx及X-Window版本的Mosaic程式,或是在PC MS-Windows及Mac上的Netscape及Mosaic程式。以PC的環境為例,你需要有如下的設備:
     1. MS-Windows Me中文版,才能看到中文資料。
     2. 網路介界卡或 Modem 並連線上網路。
     3. Netscape軟體或 IE 可在網路上取得。
   有了世界的通行證---用戶程式後,就可以透過網路到世界各地的資料站(Server)去找五花八門的資料了,就如同到各個不同的圖書館般,每個館有各自的風格及館藏,從文學、科學、藝術到電影、流行音樂的介紹應有盡有,有人因此將資料站分門別類,形成了類似圖書館的環境,建立了所謂的虛擬圖書館(Virtual  Library)。

现在,让我们从第一站---嘉义大学的 Server开始进入这个世界。URL地址是http://www.ncyu.edu.tw。假如使用Netscape或是Mosaic,可以在Home Page上或是在 ``File项目中的``Open Location或是``Open URL中输入URL 地址,就可以连上了。在浏览本站资料后,可以选择下列项目,开始逛逛的资讯世界了。

(六) WWW 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WWW 是由CERN為了實驗計畫的各工作小組建立一個分散的文件資料環境開始。接著NCSA  增加了多媒體的功能,並且免費提供資料端及用戶端的軟體程式,在Internet的自由開放空間下,成為 Internet上一個典型的成功例子。這個成功歷程的模式是:某個人有個構想,開始設計雛型,並在網路上公開所有的資料,有興趣的用戶,可以透過網路交換意見,並主動在各自辦公室開發相關程式,並且提供出程式供用戶使用。用戶使用後若發覺程式的bug或是不滿意之處,就向原作者反應。在此良性循環的過程下,WWW 系統快速地散佈在全世界各個角落,創造了全球多媒體網路。同時,在美國柯林頓總統提出NII及Internet商業化下,許多的商業公司亦紛紛加入網路,利用系統來介紹他們的產品及各種的服務。一份資料顯示,每個月平均有二百個以上新的  Server設立,可以想見每日網路的熱絡程度。
   大量的  WWW 多媒體資料,如影像、聲音、動畫等在Internet上流通,以及其他網路多媒體系統,如MBone的興起,造成了 Internet的交通大塞車。目前Internet上資料的流通速度,若以交通系統的觀點來看,大約只達到一般公路的程度,所以讀取資料時,需要有一些耐性。因此  WWW系統迫切的需要NII計畫所提供的資訊高速公路的環境。
   在坊間,有許多的電腦公司預期  WWW 系統將帶來無限的商機。商業公司不單透過網路介紹產品及服務,也可能透過網路接受訂單,或是各分公司之間交換交易資料等,而目前的  WWW 系統資料保密性及使用的功能性上尚無法滿足公司行號的需求。NCSA將Mosaic 商業版本的發展交給Spyglass進行,Enhanced  Mosaic 2.0執行時,需要較少的記憶體,也支援為商業交易而設計的身份認證 (Authentication)資料保密的功能。另外有下列數家公司也發展商業版本的系統:Netscape Communication Corp.的Netscape及Netsite Server Spry公司的Spry Mosaic、NetManage公司的Internet Chameleon、 包含了WebSurfur,Archie,Instant Internet、 Booklink公司的InternetWorks、Quadralay的UNIX版本的GWHIS Viewer 各個版本的  WWW 系統都提供了一些別家沒有的新增功能,以滿足特殊的需求。為了避免百家爭鳴,造成   WWW  世界一團混亂,1994年初在MIT成立了兩個組織---W3 Organization(W3O),以及供商業公司加入的Consortium(W3C),負責協調製訂新的規格來滿足新的需求,同時保持 WWW世界既開放又統一的環境。 

(七)嘉义大学 WWW Server的现况

   本校由計算中心建立一個 WWW Server。URL地址為www.ncyu.edu.tw,建立此一Server的目的,除作為校內資訊服務系統的重要一環,提供校內各單位一般事務的一個電子媒體公佈環境外;對外亦可透過網路介紹師校發展現況。另外,更重要的是提供各單位對外公布資料的管道,以使得網路使用人可以透過網路來參考這些究資料。
   WWW Server除了應用於公布資訊外,也可以很方便地建立網路資源的索引及目錄。目前Server上這方面的服務有:圖書館線上目錄,Gopher、News的連線服務,Internet資源索引,Internet指引, FTP檔案擷取,Archie檔案搜尋,其他 Server的名單等。
Advertisement